后记

专注于写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可算是我的一个偏执。

2015年时,我有幸看到几册清末民初的县志,上面记录了当时的风土人情,工商业发展。不知道为什么,看到那些商号、作坊、布庄的名号,就好像能看见一条长街,店铺鳞次栉比。在那个山河动荡的年代,普通人辛苦地活着,他们有哭有笑、有喜有悲、有血有泪,但就如同令仪常说的那样,无论如何日子总要过下去。

从2015年开始起草《天增顺》的写作大纲,为了让小人物更贴近那个时代,我做了一份清末民初的年代大事件表。对于人物、情节的设定也几经修改。举个“栗子”,山县寿一这个角色,我最初的设定,在民国的戏份里,他会变坏,最后死在博洛手里。没错,中村一兴就是他变坏后的那个人,只是在创作过程中,我把一个人剥离成两个人。因为在我看到的卷宗里,有一些日籍的和平人士还是做了一些好事,甚至参加了共产国际的抗日斗争,所以当故事落在纸上,我还是保留了寿一的善良。

为了故事的感观切实发生在清末民初不跑偏,我在故事里穿插了一些当时的大事件,比如第一章字里行间影射的是“戊戌变法”的失败。之后的故事里还有“皇姑屯事件”等,还穿插了一些当时著名的人物,比如“顾维钧”,我这样说,读者大大可能不知道他是谁,如果我说,电影《我的1919》中,陈道明老师扮演的那个相当有气势的律师,你们是不是就知道了?

除了这些,我还有一些小心思,“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六”,我们女主第一次出嫁的大日子。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,较真的读者大大可以查一下,历史上的那一天真的是黄道吉日,宜祈福、嫁娶、出行,忌修造、动土。这样做对剧情或许没有大作用,但就我个人而言,能让我更加投入到那个年代。

当我把人物和情节设定做好,他们在我看来就是鲜活的个体,我以上帝的视角俯瞰他们的人生,当一个矛盾出现,令仪会是什么反应,博洛会怎么说,额林布会做什么,我把自己沉浸在那个年代的悲欢离合中,仿佛就变成了记录者,只是将他们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,呈现给大家。

写文的时候,常常熬夜,恨不能马上写完,脱离苦海,可剧终之后又不免有些失落。很享受与读者大大讨论剧情的过程,以及期待刀片寄来时的忐忑。有很多读者大大每天蹲守更新,按天打赏以及汹涌的一波催更。这里我不敢写ID致谢,生怕漏下谁,辜负了大家的真心,真的很感谢大家!

受故事背景所限,《天增顺》不是一个讨喜的作品,那个时代注定了悲大于喜。起初几章叙事节奏比较慢,我本心是想缓缓地展一幅生活画卷,但是这样的叙事效果可能会直接导致阅读体验不太好,阅读量可以说惨不忍睹,我记得有一个读者留言说,没人读,她都跟着着急。

其实我自己都怀疑过,有一段时间甚至感觉写不下去了。在这期间,我的编辑给了我很大帮助和鼓励,也是每一个读者的阅读、点赞和评论让我坚持了自己的写作风格,也坚持将一个四十万字的故事进行到底。到了故事的中后期,评论里甚至开始讨论影视化的问题,连选角都一并完成了,让我分分钟感觉有大把的制片人和金主爸爸盯上了我[不好意思脸]

最后,请允许我郑重地感谢每一位蹲守、阅读、点赞、评论和打赏这部作品的读者大大,感谢大家的一路支持!

另外(短篇编辑墙隔裂要求插播广告),随着长篇故事的结束,我的系列短篇文《你好,陌生人》也要开始续更了,每月双更,衷心希望大家能喜欢!

读者大恩无以为报,不如……我给大家卖个萌吧:爱你们呦!